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美麗的地球,你我都擁有

美麗的地球,你我都擁有。現在北極熊沒有浮冰掩護而無法獵殺海豹,肚子餓了還要千里迢迢花兩日時間游泳到外島,獵殺牠認為沒有把握的海象。巨大的海象反擊北極熊的同時,其他小海象跑到海裡去。北極熊受了傷更無功而還。除非牠能夠轉吃草,否則未來是不感想像。


聖誕老人穿短褲過聖誕

聖誕老人的故鄉是芬蘭極圈城鎮羅文尼米。到現在積雪不足,湖泊與河流還未完全結凍。預計全球變暖促使今年聖誕節十分溫暖。聖誕老人可能要穿短褲過聖誕。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grande capuccino

grande capuccino 的grande 是義大利語,等於英語的grand.因此,推斷整個名詞"grande capuccino"要用義大利語的口音來講,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古代英語遺跡



在 英語中,大部分的名詞的眾數形式是單數形式後加s或者es。可是,往往發現了一些例外,好像foot=>feet,tooth=>teeth,man=> men,goose=>geese,mouse=>mice。這就是古代英語中開始出現的I-mutation,意思是前移後舌母音或者提升前舌母音。整 體朝向i音推進。

這種發音的改變都會在其他地方發生。由形容詞演變出來的名詞,名詞的發音就是根據這個規則,好像foul-> filth, hale->health, long->length, slow->sloth, strong->strength, wide->width, deep->depth。名詞演變動詞的例子有food->feed, tale->tell, full->fill, blood->bleed。

因此,現代英語並不是完全與古代英語割裂,兩者中有紐帶,現代中有古代的痕跡。正如廣府話中"草心抱"的意思就是"娶新婦",是殘留下來的晉音。如果我們學香港政府剷除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般剷除語言中的歷史痕跡,語言就失去了它的味道和性格。

極速年代,極速教育?

剛才看完一段短片,告訴我們生活在資訊爆炸及高速轉變的年代。雖然片中數字可能不是很準確,不能把當中的量與質等同,但不容否認是十年後的社會要求 跟現在的很不同。現在的教育不應該只教導今天的知識,而需要符合未來的需要。問題是今天的老師怎樣教授現今不斷膨脹的知識,怎知道未來的需要和知識。教育 的速度不能追上社會發展速度,試問怎能帶領社會發展呢?唯一方法是我們尋求當中不變的基礎。從人本身尋找,我們可以得到幾個要點。人要思考,要溝通,要建 立關係,要解決衝突,要自我完善,要懂得尋找正確方向。在這個地球村中,要有世界視野及人文關懷。思考/溝通/人際關係/解決衝突等等都需要技巧跟知識配 合,更需要訓練。自我完善需要持續不斷的反省。當我們對社會的未來作出反思,並通過討論尋求共識,才能會得到正確方向。當我們憑著智慧明白了當中的價值和 意義,我們便不會沉淪在海量的資訊和數字中。


眾裡尋她千百度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

在人群中,尋找了她千百次,突然之間,回頭一望,她竟然站在燈火之下欄杆的附近。

尋找了千百次,需要毅力,但仍會令人沮喪絕望。在這個邊緣的時刻,突然找到了她。心情極度反彈。可是從卻字看的出,她竟然站在眾人不站的地方,難道是孤芳自賞,還是不願隨波俗流。

Looking for her for a thousand times. Turn my head suddenly and she is next to the railing fence under the lamp.

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

需要更多智慧,而不是蠻力

在自由社會中,傳媒力量大,中大學生會對校方影響力小。當他們認為溝通渠道不通的時候,學生會可以透過傳媒來表達不滿。當中仍然要以理性的論點把對方趕進牆角,效果才好。可是,每次激烈行動總是惹來很多負面效果,窒礙了行動。以前,包公常說,其情可憫,其行可惡。正如,外國罷工都儘量避免引起市民不滿而導致得不到大眾的支持。任何公眾行動都需要更多智慧,動用蠻力抗議,在會場高聲呼叫,往往得不到支持及尊重。惹要他人尊重,必先尊重他人。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集腋成裘,海納百川

當世界眾人的力量匯聚一起,集合人類知識,促進交流,便是一項偉大的文化建設.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星期一至日,日日都特別

星期一至日,循環不息,看似平平無奇,但其實在歐洲社會裡,每日都代表了一個神或者天象。


星期一,Monday,(古英語為monandæg- "day of the moon"),月神的日子。因此,日本人稱之為月耀日。


星期二,Tuesday,(古英語Tiwesdæg),該日屬於北歐神話中的戰神-提爾(Tyr)。在日爾曼語,被稱為Tiwaz,即是天神。



星期三,Wednesday,(古英語Wodnesdæg- "Woden's day"),拉丁語中的dies Mercurii "墨丘利日"。墨丘利(Mercurius)是羅馬神話中為眾神傳遞信息的使者。對日爾曼人來說,星期三才是奧丁(Odin)的日子。奧丁在德語又稱為Wotan,古英語/盎格魯-撒克遜語則是Wōden,而英語來自德語


星期四,Thursday
,(古英語Þurresdæg- "雷神日")。雷神在北歐神話中的名字就是Thor。星期四的拉丁語名字則是dies Iovis,意思是木星日,日本人就是參考了這個,成了她的木耀日。



星期五,Friday
,(古英語frigedæg ),是屬於大神奧丁的妻子弗麗嘉(Frigg)。她是愛神和天空的女神,掌管婚姻和家庭。



星期六,Saturday,(古英語Sæterdæg, Sæternesdæg,拉丁語為Saturni dies),意思是土星日。日本則稱為土耀日。其實Saturnus就是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


星期日,Sunday,好明顯是太陽日。
日本則稱為日耀日。

普通話來自何方?

普通話其實並不是來自正宗的漢語。它來自滿清朝廷的官話,是北京內城話,與平民所說的外城話並不同。

由於社會發展水平低,滿語 詞彙十分缺乏,發音不豐富。滿族入關後,面對詞彙豐富音調繁多的漢語,便頭痛。在政治的需要下,滿族官員要積極學習。可是,仍然有很多五音不全,導致漢語 在他們的口中省略了塞音,聲調剩下4個。由於各地官員及考生為了升官發財,人人爭著學習這種走了樣的漢語,所以這個充滿滿族詞語的官話/普通話慢慢普及起 來。

那麼為什麼外國人稱官話為MandarinMandarin一詞首次見於1589年。葡萄牙人到了馬來西亞,聽見馬來西亞人稱呼勸告者為Mantrin(來自勸告一字-Mantra)。葡萄牙人拿來己用,稱發號司令為mandar,後來稱中國官員為mandarim。英國人也拿來改一改,便成了Mandarin。

最後,滿清敗亡,它的官話卻留下來,成為普通話的標準。


漢語方言之滿語藉詞

埋汰(髒)
嘎噠/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用於遊戲)
恩那(是、對、好)
餑餑(糕點,後亦指餅乾)
個應(g? ying)(使反感)
薩其馬:來源於滿語sacima,原意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為野果名)」
白(b?i):來源於滿語baibi,意為「徒然」、「空」
嬤嬤:來源於滿語meme,意為「乳」、「奶」,轉意為「乳母」
剋扣(k? k?u):來源於滿語keike,意同漢語
哈喇(h? la):來源於滿語har,意為「刺鼻」,今意為食用油變質
呵斥(h? ch?):來源於滿語hacihiyambi,意為「責備」
勒勒(l? le):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leolembi,意為「談論」,現轉義為「空談」
抹擦(m? sa):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
磨搓(m? ceng),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
撞克(zhu?ng ke):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jangkulembi,意為「撞上邪祟」
咋呼(zh? hu):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cahu,意為「潑婦」,現在意為不沈穩,喜歡大呼小叫
胳肢(g? zh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gejihesembi,意為「搔腋下使發癢」
邋遢(北京話發音為l? te):來源於滿語lekde lakda,原意為「胖人隨行」、「衣襬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齊,不利索
哨叨(sh?o dao):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sodombi,原意為「馬步行不穩」,轉義為「輕佻、不穩重」
挺(t?ng):北方方言,來源於滿語ten,意為「很」、「甚」
剋(k?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koikasambi,原意為「打架」,轉義為「批評」
敞開兒(ch?ng k?ir):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changkai,意為「儘量」、「任意」、「隨意」
塊兒亮(ku?ir li?ng):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kuwarling,意為「漂亮」、「美麗」
摘歪(z?i wa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jailambi,意為「躲」、「避」,轉意為「閃身讓開」、「歪」、「斜」、「斜靠」。
該漏(g?i lou):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gaimbi,意為「要、取」,轉意為「揩油」
得色(d? se):東北方言,意思是輕佻,賣弄
馬馬虎虎:北方方言,來自滿語lalahuhu,意思是辦事不認真,毛糙
磨即:東北,北京方言,即磨蹭,來自滿語moji,moduo
個色(g? sh?i):東北方言,北京亦稱g?lu,來自滿語,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有趣的瓜瓜豆豆

有時候到台灣及大陸去,發現一些又熟悉但又陌生的詞語。他們的用字當然跟香港的不同。好像土豆,土瓜,地瓜和胡瓜,真是不知道誰是誰。

在台灣,土豆是花生。在大陸,土豆則是馬鈴薯。土瓜就是馬鈴薯。地瓜是番薯,或者甘薯。胡瓜竟然是小黃瓜,也是台灣藝人胡自雄的藝名。真奇怪,改成這樣的名字。哈哈。


土豆(大陸)



蕃薯是養生食品,其原產熱帶美洲,由于甘薯性喜溫暖,適應性大,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種 植後約4~5個月即可收成。甘薯的營養除與谷類作物和馬鈴薯一樣富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外,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他命C、β型胡蘿卜素、B類維他命及 鐵、鈣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被醫學和食品營養專家所肯定,是一種老少咸宜的健康食糧。


胡瓜(小黃瓜)